河畔春意 文化盛宴
文/图: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

宗乡总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,就积极推动新加坡中华文化的发展,在这过程中,总会和中国方面的文化艺术团体接触频繁,交流密切,从中获益不浅。

宗乡总会和中国方面的文化艺术交流,最主要的事项是自1987年起开始举办的、一年一度的“春到河畔迎新年”活动,1991年起宗乡总会承担主办的责任,和中国方面的接触就更为密切了。

到目前为止,“春到河畔迎新年”活动已举办了14年,在这14年中,来自中国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广州、陕西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云南、四川及台湾等省市的文化艺术团及工艺民俗团体,不仅让新加坡人民看到不同省市及地区的人民欢度春节的不同习俗,更让人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

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

这首先是体现在表演艺术方面。前来“春到河畔”献艺的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,将带有强烈中国地方特色的艺术,以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,呈现在人们面前。这些年来,黄土地上人们的粗犷、豪放、热情洒脱,江南水乡的柔美、旖旎和灵秀慧巧,北京的悠游闲散、雍容大度,广州的活跃欢腾、变化多彩,还有云南的奇、秀,四川的热、辣,山东的儒雅,陕西的华贵......一一在河畔的舞台上,绽放着璀灿的光芒,给狮城人民带来无以言说的艺术美的享受。

在新年的愉悦气氛中,中国歌剧舞剧院的《霓裳羽衣舞》、《铜雀伎》、《宝莲灯》、《文成公主》,山西省歌舞团的《黄河一方土》、《黄河儿女情》舞蹈系列,云南歌舞团的《阿诗玛》、《棕扇舞》、《草人舞》,陕西省歌舞团的《丝绸之路幻想曲》、《仿唐乐舞》、《高梁情》、《黄土鼓舞》,苏州歌舞团的《白毛女》、《小刀会》、《稻草人》,河南省歌舞团的《元宵夜》、《花香蝶舞》、《乡庆》、《牡丹》,四川省歌舞团的《红裙舞》、《木兰归》、《百合花》、《盖碗茶》,以及台湾各个舞蹈团体所带来的《来吧,跳舞》、《奔放的青春》、《一根扁担》、《奇美之舞》、《车鼓》、《客家乐》、《情人袋》、《莲花》等,或气势磅薄,或轻松谐趣,或热情奔放,或深情款款......柔美的、粗犷的,含蓄的、狂放的......皆把体态艺术发挥至极佳境界,让狮城人民尽赏各个民族舞蹈艺术的精华。

美妙动人的歌声也是这些年来,河畔舞台必不可少的主角。自从1987年开始举办“春到河畔”,到今天,中国很多著名的歌唱家、实力派歌手,都先后登台演唱。《牧歌》、《人说山西好风光》、《汾河流水哗啦啦》、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》、《蝴蝶泉边》、《绣荷包》、《在北京的金山上》、《茉莉花》、《四秀歌》、《闹元宵》等久唱不衰、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,在新加坡河畔回响;冯雅琴、牛宝林、李奇、赵履珠、宋庸卓、曹新华、周向红等享誉海内外的歌唱家,在河畔与新加坡观众见面,让人们不仅对他们的演唱有了更深的体会,也对中国各民族能歌善舞的个性有了更深刻的印象。

“春到河畔”,也是中国各民族器乐大显身手的舞台。云南歌舞团以树叶吹奏《月下情歌》、河南省歌舞团唢呐独奏家郝玉岐的《百鸟朝凤》、《丰收乐》、《一枝花》、《全家福》,台湾苗栗陈家班北管八音团的《金玉满堂》、《花团锦簇》、《耀武扬威》,以及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以生活中的各种器材,击打出各种动听的乐曲,开启了音乐的新世界,释放了音乐的心灵。

在河畔呈献的音乐舞蹈,往往还结合了历史和文学的精神,如前面提到的舞蹈《霓裳羽衣舞》和《文成公主》,就含有历史的沉淀;1994年陕西省歌舞团呈献的舞蹈诗剧《普天乐》,则融入了“阳春歌”(李白诗意境)、“春夜喜雨”(杜甫诗意境)、“春江花月夜”(张若虚诗意境)、“秦王破阵乐”等文学与历史的内涵,使音乐和舞蹈呈献出更深广的文化意韵。

在表演艺术方面,还有说唱艺术,如相声,戏曲艺术,如北京儿童剧团的京剧、福建漳州艺煊歌仔剧团的歌仔戏,布袋傀儡戏、杂技等,都为狮城的春天增添了明媚的色彩,给狮城人民带来艺术的享受。

叹为观止的工艺美术

“春到河畔”举行的这14年来,在河畔文化村展卖的工艺美术精品,一再地开阔着人们的眼界,启迪着人们的思维。

宗乡总会接手主办“春到河畔”后,于1991年邀请来面塑大师徐世英,他用面粉制成的作品中,《南洋民俗面塑》,活泼逼真,人物表情、服装丝丝入扣。他的另一组面塑作品《老北京三百六十行》,则将老北京古文化大街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,栩栩如生地呈献在眼前。其他如天津杨柳青年画、泥人张彩塑、苏州桃花坞、雕刻、剪纸、鬃人艺术、竹编、帛绣、陶瓷珍品,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,让狮城人民体会到中国各族人民的心灵手巧、勤劳和智慧,以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们的无穷创造力。

在这方面,字中有画,画中有字的通俗书法艺术,也赢得了狮城人民的普遍欢迎。这些书画作者,根据顾客的要求,以书画的形式为顾客题写名字。他们通常是用各种不同的扁笔,将顾客的名字写成镶嵌花鸟游鱼的一幅画,或者以泼墨的方式,将名字画成一幅水墨山水,有时还以顾客的名字写成一幅祝福的对联,或吉祥而浅显的诗句,让人获得新春的另一种祝福。

在文化村,也常常有来自中国的工艺、书法等精品展卖,剪影示范、字画古玩、手工艺品出售。来自原籍地的大师们的杰作,平时不易一见的,也来到河畔,让新加坡人民一饱眼福,有心者,还可买回家珍藏,临摹,偷师。

“春到河畔”另一个文化景点,是年年不同的、摆在河畔走道、大桥、文化村的各式各样雕塑。这些雕塑有的远从中国运来,有的是本地雕塑艺术工作者的精心制作。配合一年一度的不同生肖,雕塑的主题、主角都各不相同,然而都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:那就是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。在河畔,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、小说及历史中的人物,都曾是雕塑的主角。如福禄寿禧、八仙过海、麻姑献寿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孔子等等,都曾伫立在河畔,向游人诉说中国历史、文化的灿烂、丰富。

文化色彩的佳肴美食

“春到河畔”14年,中国人的“食不厌精”的饮食哲学,以及把饮食当作一种重大文化来经营的生活理念,也给狮城人民带来不少冲击。

中国的几大菜系,闻名中外,然而因为场地的关系,河畔无法摆开宴席;倒是中国各地的风味小吃,因无需很大的场地,因此才得以亮出特色。

千禧年山西省的千禧招财龙,全以素食材料做成,健康美味,鸿运吉祥;“刀削面”好吃而考功夫,削面时更引来人们立足围观。其他如珍珠玉糍、芙蓉糕、三鲜饺、香麻苕枣,单单听名字就可以想见它们的色彩艳,味道之美。陕西的西安水晶菊花酥、富平太后饼、汉中黑米粥,山东的崂山凉粉、孔府佛手酥、蓬莱八宝粥、曲阜黄金卷,云南的过桥米线、荞包子、烧耳块、丽江粑粑,四川的担担面、怪味鸡肉卷、酸辣豆花、赖汤圆、钟水饺,天津的狗不理包子、猫不闻饺子、姐妹团子,营养丰富而美味难敌,都是人们争相品尝的美食。在一饱口福之余,听听这些中外闻名的小吃背后的故事,了解一下它的文化渊源,无疑是另一极大的收获。河畔美食,是口福之享背后的文化盛宴。

除了“春到河畔”,宗乡总会这些年来,也邀请中国学者文人前来新加坡举办文化学术讲座和研讨会,并邀请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,前来新加坡献艺。如1987年12月主办孔子故里文化艺术展,参观者愈万人。11月邀请上海民族乐团在维多利亚音乐厅主办演奏会,一连演奏五场,场场爆满。1990年2月邀来上海民族乐团瞿春泉先生,指挥“‘春之声’华乐演奏会”,也获得热烈的反应。1994年,总会也邀来台湾豫剧团演出《唐伯虎点秋香》,亦获得不俗的回响。

成立15周年来,宗乡总会也一直和中国方面的宗乡团体及有关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,经常进行交流互访。在宗乡总会这边,这些年来,已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宗乡团体和管理宗乡团体的部门,派员访问总会,交换发展经验,谋求共同提升。

宗乡总会也得到中国驻新加坡各单位的支持和扶助。1995年,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傅学章先生访问总会;1997年,中国大使馆送给总会文史资料中心一百多本“中国思想家评传”;同年,中国文化部部长高占祥率领中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团访问总会。此外,历任中国大使馆官员都十分重视和总会的文化交流工作,极力推动文化交流活动。

宗乡总会属下的各个宗乡团体,则除积极邀请中国的文化艺术团体来新演出、指导;也走出去,去中国进行访问演出。宗乡团体与祖籍地之间、与中国的同宗团体之间,密切的交流和互访,这些年来从未停息过,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两地人民的友好往来,增进了两地人民的了解,也对两地的文化发展,作出了有益的贡献。
返回“ 论作选辑

Copyright © 2024 Singapore China Friendship Association.
Sponsored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. All rights reserved.